
记者李元浩11月11日,河北队球员陈天乐(左)在比赛中爆球。新华社记者 郝媛 摄 11月12日,第十五届全运会U20男子足球(20岁以下)决赛将在深圳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举行。此前晋级半决赛的湖北队将与东道主广东队争夺宝贵的金牌。本次全国赛男足U20的比赛颇为可圈可点。王玉栋、刘成宇、蒯继文等入选国足的球员登场,竞争异常激烈。然而,包括王钰栋在内的卫冕冠军浙江队却在小组赛中惨遭淘汰。赛前被认为是争冠热门的上海队和山东队双双倒在半决赛,让U20男足锦标赛的冠军更加渺茫。可疑。相比于比赛的发展,或许外界并不关心全运会男足比赛的设计。自1959年首届全国运动会以来,足球已成为全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之一。但首届全运会足球比赛只有一支成年队,直到1975年才增设青年队。这一安排是为了提高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促进青训体系的发展。然而,青少年组比赛在两场全运会后被取消。直到1997年第八届全运会,成人比赛才被彻底取消,并改为U20组别。近几届全运会,男足比赛调整较多——2009年在山东举行的第十一届全运会,男足比赛包括U16组(B组)和U20组(A组)。第十二届全运会四年后在辽宁举行,男足项目调整为U18和U20球队,并在接下来的两场全国比赛中继续进行。本次全国比赛,男足比赛重新进行。在保留U18、U20组的基础上,增加了U16组,使男足比赛的金牌数达到了三枚。在已经进行的比赛中,北京队和辽宁队分别获得了全国赛男足U16和U18冠军。全运会男足改革方案的初衷是完善青少年足球训练体系,增加后备人才,达到提高中国足球整体水平的目标。从实际效果来看,近几届全运会男足项目的调整,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发展。据相关统计,在2013年全运会男足比赛中,职业球员占72%,青训球员仅占18%。到2017年全运会,男足训练球员比例提升至35%,职业球员下降至55%。在本届全运会正在进行的男足比赛中,男子青少年训练比赛的比例接近60%。通过全运会培养和发展年轻球员,这对于中国足球未来的发展无疑是有利的。但从近几届全运会男足比赛情况来看,即使通过调整和改革,也很难解决青少年足球发展中的一些顽疾。中国青少年足球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不能仅仅依靠全运会这个平台。我们要让青少年参加全运会,真正扛起中国足球的大旗,并提出更多切实可行的方案。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如何平衡短期绩效和长期发展,如何建立更加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如何让青训干线覆盖到更远的省市等。比如,2024年即将举行的前三届青少年运动会,将足球赛事的成绩与本届全运会的总成绩挂钩。预计这将带动各省区市更加重视青少年足球训练,实现后备人才的不断培养。国家青少总局相关负责人曾解释道:这次转变的目标之一就是推动各省区市重新思考青少年足球培养的责任,在队伍建设、培养、选拔人才、保障投入等方面继续加大力度,从而促进青少年足球的全面发展。青少年足球训练蓬勃发展。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全运会不仅是一个竞技场,更是改革的试验场。在中国男足艰难重建的过程中,长期以来取得成功的青训工作立即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多项措施。全运会男足改革仍在进行中。可以肯定的是,每一次改革和努力都能悄然成为中国足球发展的动力。 (深圳报11月11日) 来源:工人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包括图片、视频)由“网易号”自媒体平台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和视频,如有)由社交媒体网易HAO用户上传并发布atform 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